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员会欢迎您!N/A 返回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门户网站
视察调研

​州人民政府关于全州上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州人民政府

关于全州上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2024820日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一、工作完成情况

  

近年来,全州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国之大者”的政治态度,严格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创新思路、落实工作举措,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环境空气状况方面。2023年我州环境空气质量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优良天数比例97.6%,同比上升0.2%,未出现重度污染天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月均浓度均达标。

  

(二)水环境状况方面。全州三大水系总体水质优良,青海湖流域布哈河、哈尔盖河、沙柳河监测断面水质、黑河干流及八宝河支流监测断面水质等均达到Ⅱ类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州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三)土壤环境状况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状况方面。全力推进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土壤环境总体保持良好,辖区内未发生过土壤环境重大污染事件;全力推进海晏县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开展5年监测期工作;对全州范围内1家经营单位,1家重点产废单位及12家非重点产废单位进行了现场评估,评估结果全部达标,省生态环境厅对我州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工作评估考核结果为A级。

  

(四)声环境状况方面。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完成8个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并网运行后与其余15个手动监测点位共同开展监测工作,推进社区建立区域噪音防治机制,健全社会生活噪音扰民行为举报、处理、处罚办法,保障居民正常生活。

  

(五)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方面。2023年全州核技术利用单位共15家,辐射安全许可证变更法人3家,增加设备1家,辐射安全许可证核、换发率达到100%;同时对上述15家单位进行了全覆盖辐射安全执法监督检查。

  

(六)环境风险状况方面。2023年全州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等。

  

(七)上级政府下达的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减污降碳目标完成情况方面。根据省人民政府相关要求,海北州“十四五”期间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目标分别为化学需氧量削减190吨,氨氮削减15吨,氮氧化物削减295吨,挥发性有机物削减85吨。截至2023,全州重点工程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255吨,氨氮63吨,氮氧化物399吨,挥发性有机物51吨。

  

(八)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完成情况等方面。共开展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湟水流域枯水期专项执法检查、祁连山国家公园综合执法监督等专项执法行动7项,2023年全州共出动2282人次,检查企业788家。全州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8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4件,收缴入库罚款236.5万元,移送公安5起(行政拘留4人),不予行政处罚1起;共接到涉环举报投诉信访案件73件,均办理完成;完成生态损害赔偿案件5起,达成磋商协议40.33万元。

  

(九)环境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方面。2023年度我州各项环境目标任务均达标完成。

  

(十)项目谋划实施方面。全州生态环境系统共谋划项目11项,6项已入库,总投资4.3亿元;共实施新建、续建项目23项,总投资10.8亿元,其中13项已建设完成。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全州上下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州的生态理念、体制机制、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我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指标基数高,持续改善的空间小;全州各流域河流抗干扰能力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治理任务重难度大等。二是生态环境治理资金缺口大。我州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水气土污染防治理、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均需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生态环境治理经费紧缺,制约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项目工作开展较为困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上级项目规范不明确等制约了项目工作的推进

  

下一步,全州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减污降碳、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各项工作,深入建设山清水秀的梦幻海北,全面开创新时期海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一)狠抓落实,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拓展广度、延展深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督促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安排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场标志性战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要求落地生根。

  

(二)积极谋划,争取项目助力海北经济提档加速认真分析近年项目库建设和项目管理工作形势和问题,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牢抓住国家支持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抓紧谋划和储备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省级项目库,积极申请水污染、大气环境、土壤污染治理项目落地实施,确保有序接替,为海北经济发展贡献生态环境部门的力量。

  

(三)依法行政,推动监管执法全覆盖。落实属地责任,全面排查整改各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环境隐患问题,不留监管死角、执法盲区。持续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湟水河枯水期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及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不断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综合运用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全覆盖监测,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严守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生命线”。

  

(四)扎实推进,确保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紧盯时间节点,充分发挥整改办综合协调作用,落实好各类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扭住问题一抓到底,确保整改质量过硬,经得起检验。在总结前两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基础上,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整改、信访案件办理和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明晰责任、优化流程,加强实地督办、跟踪问效、从严销号验收,确保彻底整改,不留隐患。加快推进未完成事项的整改,对已完成事项进行“回头看”。

  

(五)狠下功夫,加快推进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海北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和各县制定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推动部门知责、明责、尽责,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落实到位。协同联动督促落实重点举措,加快推动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大环保格局”。巩固深化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成果,规范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倒逼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快推进“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积极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六)精准谋划,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继续把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核心任务,持续推进新闻宣传,创新开展社会宣传,不断改进新媒体宣传,大力宣传环保工作先进典型,做好“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点宣传工作,努力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局面。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舆情监测研判,提升应对处置能力,及时有效管控舆情,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上篇新闻: 州人大常委会关于视察全州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下篇新闻: 州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海北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