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对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领航定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会议期间,海北藏族自治州全国人大代表郭金萍积极履职,着眼于海北发展所需,从增强祁连山国家公园财政扶持、持续推进“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着力打造新青海精神高地”、进一步延伸特殊教育的办学体系等10个方面传递海北事迹、发出海北声音、提交代表建议。海北州人大常委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更高站位学深细悟、以更实举措结合融合、以更多干劲落实落细,高质量履行好人大的职责使命,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海北实践,在新征程上助力海北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人大新作为。
祁连山下好牧场——晨牧。海北州人大常委会供图
把牢“总方向”,在坚持党的领导上尽显人大忠诚
海北州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人大依法履职全过程各方面。
以高度的思想自觉, 着力提升理论素养。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组织学习24次,交流研讨12次,举办专题讲座7次,深刻领悟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切实以理论清醒引领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 坚定维护党的领导。坚持重大事项、重要情况、重大问题向州委请示报告,2024年向州委请示报告17件次,依法作出涉及立法、预算调整等方面的决议决定7 项,推动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紧贴党委部署,重大事项决定体现党委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9人(次),接受12名常委会组成人员辞呈,圆满实现了州委人事意图。
以高度的行动自觉, 落实党委决策部署。把中央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作为制定计划、确定议题、调配资源的首要依据,确保人大工作与党委工作同心同向同行。严格落实州委“1+10”“4+1+N”工作机制,围绕建设产业“ 四地”、红色研学、联县联乡、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等重点工作,带头下沉基层一线督导落实,圆满完成州委交办的工作任务。常委会班子成员分批赴省内外考察,形成考察报告11 篇,提出的文旅产业、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工作建议成为州委、州政府决策依据。
图为作者调研指导海北州祁连县八宝镇两室一平台运行情况。海北州人大常委会供图
立足“小切口”,在推进良法善治上彰显人大担当
注重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以“三个一”工作模式,确保人大立法蹄疾步稳,以法治“红线”守护治理“底线”。
明确一项立法规范。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强化法治思维,颁布实施我州第一部立法条例《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为进一步规范全州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效提供法治保障。
形成一个立法特色。围绕州委中心工作,聚焦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以一部条例一个专班、两个双组长负责制探索形成了海北简洁管用的立法特色。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出台《海北藏族自治州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管理条例》等一批体现地方特色的法规,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和刚性支撑。
建立一个法规体系。坚持从州情实际和群众需要出发,先后制定出台《海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基础设施管护条例》《海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3部。2025年颁布实施《海北藏族自治州防御雷电灾害条例》,开展《海北藏族自治州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条例》等2 部条例立法调研,指导制定《门源回族自治县物业管理条例》, 逐步建立了以自治条例为主,单行条例为辅,全过程、全链条法治保障体系,确保了立法务实管用。
瞄准“着力点”,在护航经济社会发展上凸显人大作为
紧跟中央和省州委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紧扣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找准人大履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全过程监督掷地有声,以监督刚性和实效书写高质量发展人大答卷。
以监督之力助推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聚焦经济稳健运行,每年听取审议计划预决算执行、重点项目实施、国有资产管理等报告,全过程跟踪审议意见落实情况, 确保政府“ 基本盘”, 守好“ 钱袋子”, 开辟“ 增长点”。聚焦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监督22 次,助力激活发展动能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常态化听取审议全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报告,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监督之力助推生态环保向上向好。聚焦“国之大者”,立足海北所需,尽人大之所能守护海北蓝天碧水净土。构建“监督+整改+执法”三位一体生态监督体系,近年来累计开展专项监督27 次,推动解决木里矿区江仓一号井及祁连山南麓海北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图斑”问题整治等突出问题43项。针对中央、省委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创新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双轨机制,持续跟进督导祁连县沙龙滩石棉尾渣治理工程提前完成省级验收,累计处置尾渣48万吨,生态修复面积达6400亩,带动区域PM2.5浓度同比下降26%。
图为作者在海北州祁连县冰沟工业园区调研指导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海北州人大常委会供图
以监督之力助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监督内容贯穿社会服务全过程,组织开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及《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条例》的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审议意见办理结果报告,推动实现“平安海北”同题共答。通过下沉到基层走访、座谈、调研、现场督办等形式,使西海镇重点区域“蜘蛛网”线路综合整治、对民营企业发展进行扶持等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坚持以法治保障基层治理,制定出台海北州第一部社会治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海北藏族自治州社会治理促进条例》,以条例促进基层治理,探索形成“六小工作法”“千岗万哨”等基层治理新模式、新经验,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架起“民意桥”,在落实服务保障上体现人大情怀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源头活水,更是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牢固树立服务代表理念,始终把代表工作作为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更好发挥代表作用,紧紧依靠代表做好人大工作。
不断优化代表履职阵地。坚持把建好、管好、用好“两室一平台”作为强化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投资3345万元建成覆盖全州30个乡镇214个行政村和27个社区的“两室一平台”。以“线上+线下”实时记录群众呼声,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使人民群众呼声期盼和代表意见建议直达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让人大代表听音有场所、议事有平台、履职有载体。近年来,全州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两室一平台”“五级人大代表进两室”、依法履职、为民办实事“打擂台、展风采”等活动,收集意见建议1223件,组织开展调研、视察等活动452次,推动办理群众实事526件,调解矛盾纠纷308起。
不断完善代表履职机制。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等8项制度办法,认真贯彻落实《海北藏族自治州人大代表中的领导干部进室开展活动办法》, 着力提高代表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全方位提升代表工作能力。持续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深度, 邀请列席常委会会议、视察调研、执法检查、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联系代表132人(次)。
不断提升建议办理质效。深化落实“州委书记、州长、州委常委、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头督办,州政府副州长分工领办,州人大专委会对口督办,常委会委员专业督办,人大代表参与督办,有关机关和组织领导主动承办”的大督办机制,通过听取有关报告、专题调研、实地视察、跟踪问效等形式,促进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全面落实。州十五届人大换届以来所提的75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代表满意率达100%。建立代表意见办理激励机制,对评选出的代表建议办理优秀案例进行通报表彰,提振代表履职和承办部门、单位的积极性,有力提升了建议办理质量。
(作者系海北州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